建构高职青年教师“五航”培养体系-澳门凯发
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生力军,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存在青年教师入职培养单一化、结对传帮带形式化、企业实践短期化、考核评价同质化、发展培训盲目化等问题。如何扭转不良局面,促进高职青年教师健康稳步成长?作为国家“双高计划”(a档)建设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围绕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教学、应用研究与社会服务等素质能力要点,探索涵盖“一年培养、二位导师、三大项目、四型条件、五类素质”的青年教师成长“五部曲”,形成入职启航、结对护航、实践续航、评价引航、发展远航的“五航”培养体系,为学校高水平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青年人才保障。
按需供给,一年入职培养助启航
高职青年教师的入职培养,对青年教师适应工作环境、完成角色转变,具备职业教育所需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新入职青年教师的就职岗位、学历学位、求学和工作经历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程度的差异性。在制订入职培养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不同之处,精准分类、顶层设计、按需供给。
一是明确学习目标。对青年教师提出“树立一个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学习两种理论(职教理论和专业理论)、开展三种实践(专业实践、教学实践、信息技术实践)、争当‘四有’好老师”的学习目标,并要求在学习工作中践行“学中做、做中学、学中研、研中创”。二是更新项目体系。入职培养应包含基础模块,如校史校情普及、师德师风建设等内容;教学模块,如教育教学理论、教学设计、教学信息化应用等内容;发展模块,如应用研究、社会服务、学生思政等内容,并可根据个人需求有机组合。三是构建质量闭环。形成由“需求分析、目标定位、内容优化、过程管理、评价反馈”等环节组成的首尾相继、良性循环的质量提升闭环。
教学相长,两位结对导师齐护航
职业教育要求教师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素质。在开展教师“传帮带”工作中,校企可各指定一位导师,依据自身专业特长,帮助青年教师制订并实施成长计划,规避“曲线”发展误区,助力“直线”高质成长。
在校内,遴选教龄5年以上的同专业高级职称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在职教理念、教育教学、创新服务、竞赛指导等方面一对一指导;在合作企业,联系专业对应的技术技能大师、管理精英作为实践导师,在职业操守、岗位职责、技术技能等业务上面对面示范。对如期完成培养计划的导师,指导工作量计入教学业绩并按考核结果兑现指导补贴;还可通过开展优秀导师分享交流会等形式,树立典型、传播经验。
入企磨炼,三大实践项目强续航
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高职教育既有高教性又有职业性,与行业企业的关系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设置青年教师易于参与、乐于投入的企业实践特色项目,是加快其专业技术技能水平提升的重要路径之一。
一是分层分类社会实践项目。将教师社会实践从原先单一片面、短期零散的“自由式”行为扭转为分层分类、内容多元的“组合式”行动,即专业教师、其他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按需分别开展为期6个月、1个月或1周的工艺改进、技术升级、产品研发、课程开发和文化调研等不同层次的实践性项目。二是问题导向访问工程师项目。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为重点,推进青年教师入企担任访问工程师6个月以上和申报1个校企合作项目。加强项目过程管理,重点关注项目成果反哺教学的“量”和“度”。三是产学研创横向合作项目。鼓励青年教师深入企业、科研院所、政府部门等,参与研发、工作或实习,增强自觉投身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的意识与能力,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反哺教育教学与课程建设。
个性发展,四型评价条件保引航
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高水平院校和专业,离不开类型丰富、能力互补的高水平师资支撑,青年教师具备可塑性强、发展潜力大等优势特征,是师资队伍建设发展重要的预备队和生力军。青年教师可按评价条件的指引方向,延伸个人发展视域。
一是设置四类评价条件。在专业技术职务自主评聘办法中,按照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科研为主型、社会服务与推广型等四种类型科学设置评价标准,用“基本条件 标志性成果”绘制不同类型的发展轨迹,引领青年教师成长为教学名师、应用技术研发专家、职业教育专家、产教融合服务专家。二是实施四类评审权重。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师工作业绩分别设置权重,如“教学为主型”教师业绩考量的重心是教学,教学工作权重占比应为最高;“科研为主型”教师则主要考量其科研业绩,以“项目 论文”为主;对“社会服务与推广型”的教师,则弱化论文要求,重点考量其团队、服务社会业绩。
校本培训,五类发展素质促远航
教师校本培训应基于学校资源及教师自身发展需求,扎根一线教师群体,以丰富的组织形式与经验成果,力促教师不断发生嬗变。
一方面,积极开发校本培训项目。紧扣高职青年教师队伍高水平发展需求,通过主动委托与招标立项两种形式,充分挖掘校内名师的“看家本领”与“拿手绝活”,开发先进教学理念、专业与课程建设、信息素养提升、研究能力提升、跨文化交流等五类素质提升校本培训项目,为青年教师的后续发展添能加油、扩展里程。另一方面,强化发展学时应用。通过实行教师发展学时制,将教师发展学时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基本条件之一,为青年教师高质量参加教师发展活动提供制度保障。
(作者:胡杨伟系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副处长、教师发展中心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