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职院校探索专业认证的必要性与实施路径——基于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思考与借鉴-澳门凯发
教改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 澳门凯发-ag凯发旗舰厅 >> 教改资讯 >> 教改资讯 >> 正文
我国高职院校探索专业认证的必要性与实施路径——基于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思考与借鉴
栏目:教改资讯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01-08 06:11:29 点击:

我国高职院校探索专业认证的必要性与实施路径——基于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思考与借鉴-澳门凯发

新修订后的职业教育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地位,并通过推进普职融通等制度设计,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从“层次教育”到“类型教育”转变。职业教育制度体系不断完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职业教育迈入了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新发展阶段。我国正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部分省市开展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已有若干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高校。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虽然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着地区发展不平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相关标准体系不健全、企业参与办学的动力不足等问题。我国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高质量的办学水平评估体系、高水平的办学支撑条件。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成为正式成员,意味着我国工程教育质量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国家在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中将扮演重要角色。我国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职业教育标准体系的目标,就有必要借鉴国际工程教育互认协议和认证标准,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专业认证标准体系,开发并开展高职专业认证试点,对保障我国高职教育高水平发展和推动高职教育国际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国际工程教育多边互认协议及专业认证标准


20世纪80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发起并开始构建工程教育国际互认体系,该体系目前包括《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都柏林协议》等,是国际上针对各类工程教育的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是对工程师教育的互认,《悉尼协议》是对工程技术员教育的互认,《都柏林协议》是对工业技师教育的互认,其中《华盛顿协议》国际影响力最大。学者普遍认为,《华盛顿协议》主要针对4年学制本科工程教育,《悉尼协议》主要针对3年学制工程技术教育,比较适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都柏林协议》主要针对2年学制技能教育,比较适合我国中等专业教育和技师教育。各工程教育协议的成员国(地区)有专门的认证机构,如美国工程技术教育认证协会(abet)、澳大利亚工程师协会(ea)、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ceeaa)、中国台湾工程教育学会(ieet)、爱尔兰工程师学会(iei)等,这类机构负责开发与国际接轨的本国(地区)专业认证标准与政策,并组织实施专业认证工作。通过成员国(地区)认证机构认证的工程专业质量具有实质等效性,认证专业的各国毕业生在申请各类职业执照时享有同等待遇。


除了上述工程教育互认协议,以德国、法国、俄罗斯等为首的欧洲国家,为了增强欧洲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2006年建立旨在推进欧洲专业认证体系建设的欧洲工程教育认证网络(enaee),并实施欧洲工程教育认证项目(eur-ace)。


“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质量持续改进”是所有协议都传递的核心理念。学者对《华盛顿协议》的研究比较多,本文选择《悉尼协议》及与其实质等效的专业认证标准做简要阐述。总体而言,协议本身及各成员的认证标准可归纳为七个标准指标项,即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学生发展、师资队伍、支持条件、持续改进,每个标准指标项都有明确详细的要求。


我国高职教育标准体系建设的现状


(一)标准体系不够健全


我国高职教育经历了近30年的大发展,初步形成了高职教育教学的国家标准体系,目前已有高职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仪器设备配备规范),发挥了保障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基础性作用。但是,我国高职教育标准体系还不够健全,诸如高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标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高职教师专业标准还未发布实施,高职公共基础课还没有通用标准,毕业生质量评价标准缺失,这将阻碍我国高职教育内涵发展,不利于中国职业教育走向国际舞台。


(二)标准执行不够到位


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广大高职院校办学水平也存在区域性差异。高职院校在执行相关教育教学标准时,存在标准执行不到位的现象,比如对于专业教学标准,一些学校的专业受师资队伍条件限制,存在因人设置课程的现象,没有严格执行标准要求的课程设置;对于实训条件建设标准,一些高职院校受限于经费投入,远没有达到标准要求的实验实训配备率,导致实践教学质量无法保障;对于顶岗实习标准,由于缺乏对企业指导教师的激励和学生参加专转本考试等原因,导致学生的实习岗位与培养目标不符,缺少实习教师指导和实习时长不够等现象。标准执行不到位,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出现人才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结构性矛盾。


(三)标准有待更新优化


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智能制造系统的技术交叉融合度越来越高。面对复杂的智能制造装备系统,需要技术技能人才具备机械、电气、控制、工业机器人、工业网络通信、工业软件、大数据等复合型知识结构,并具备系统化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这对高职院校制造装备类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而相关的专业教学标准更新优化不够及时,企业参与专业教学标准制定的力度不够,导致专业教学标准的指导性降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陆续向社会公布了包括“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互联网营销师”等在内的若干新职业,为了有效培养相关职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要相关标准制定部门及时更新专业目录或者优化专业教学标准。


我国高职院校开展专业认证的必要性


(一)培养产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


专业认证是发达国家对相关类型教育进行专业评价的基本方式,通过专业认证,意味着其毕业生达到产业认可的人才标准。例如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可促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主动对接产业需求,构建与产业结构需求相适应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有助于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共同优化课程体系,共同开发教材,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共组“双师型”结构化教学团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


(二)保障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通过高职院校的专业认证不是认证的结束,正如认证标准的核心理念之一是质量的持续改进,因此要不断优化完善人才培养链的各环节。为了提高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达成度,通过高职专业认证可以促进高职院校深化“三教”改革,开展课堂“革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实践教学投入,规范教育教学管理,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目的。专业认证可逐步完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管理和监控体系,保障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三)推动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技术技能人才也需要具有国际化视野,具备国际化技能水平,为中资企业“走出去”提供人力资源支撑。以高职院校开展专业认证为抓手,借鉴国外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和先进办学经验,推动我国高职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鼓励广大高职院校与境外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实现中外合作高校间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通过高职专业认证,使毕业生能力获得国际认可,同时吸引国际留学生就读,有利于学校国际化办学发展。实施高职专业认证,对提高我国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彰显学校内涵发展,增强学校竞争力,促进我国高职教育走向国际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高职院校开展专业认证的实施路径


(一)回归认证初心


专业重在建设,不唯认证。专业认证的目标是更好地对接产业发展需要,坚持内部改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广大高职院校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质量持续改进”理念,围绕国际专业认证标准对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学生发展、师资队伍、支持条件、持续改进等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严守底线标准,主动开展自我举证,确保学习成果达成,做好自身建设,为开展专业认证做好准备。


(二)组建认证机构


鉴于高职专业认证这一新生事物,需要借鉴本科专业认证的经验,成立专业认证组织和专业认证标准研究开发组织,便于发挥本科专业认证的经验,实施本科、高职专业认证一体化统筹,分类实施。专业认证标准研究开发组织也可组建专家团队,开展认证标准研制、培训等工作。同时,鼓励广大高职院校、社会研究团体,组建高职专业认证联盟等组织,积极开展高职专业认证研究与实践,加快推进高职专业认证的进程。


(三)开发认证标准


1.组建认证标准开发专家团队。高职专业认证标准开发是一项系统性、技术性、科学性都很强的工作。我国高职教育办学水平地区差异比较大,加之专业门类众多,进一步增加了标准开发的难度。因此,需要国家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对认证标准开发做好科学的统筹安排。基于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的经验,可由官方专业认证协会负责牵头组建高职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开发专家团队,专家可由各行业指导委员会推荐。专家团队的组成应包括教育专家、行企专家、高职院校校长、一线知名教师、教育主管部门人员组织,尤其是需要与产业界密切合作,保证标准的科学性。标准开发可以借鉴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范式和已加入《悉尼协议》的成员的认证标准,同时还要遵照我国已有的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等高职教育教学相关标准,体现标准的等效性。标准开发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既要按照专业类开发通用标准,又要兼顾专业特色开发专业补充标准。标准开发要遵循持续改进的原则,需要经过多轮的意见征集和优化论证,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产业的转型带来的人才需求的变化,要对认证标准实施定期修订,体现标准的发展性。


开展认证标准解读与培训。标准开发完成后,需要及时广泛地开展标准解读与培训工作。一是通过标准解读与培训,转变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尤其是转变广大一线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的教育理念,以便将“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质量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落实在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开发以及课程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中。二是通过标准解读与培训,指导专业开发与建设,从专业建设的逻辑起点开始,按照标准规范开展各项工作。


(四)设计认证模式


我国目前有1400多所高职院校,如果大面积铺开开展专业认证,那么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认证专家数量不足,二是无法保障专业认证的质量和权威。专业认证工作可分区域逐级开展认证试点,按照不同省份逐步开展,遵循结合院校自身实际情况自愿申请参加认证的原则,建议高水平高职院校优先开展试点,如“双高”学校或者“双高”专业群学校,以保证专业认证的质量。


结语


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高职教育已占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了优质人才资源支撑。我国已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一大出口国,人才的大范围国际流动已成必然。我国开展高职专业认证,不断提高规则制定的话语权,是优化办学要素的重要契机,是服务国家对外战略的重要基础,是提升高职教育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来源:职教发展研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