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一五”到“十四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主题变迁与高质量发展展望-澳门凯发
教改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 澳门凯发-ag凯发旗舰厅 >> 教改资讯 >> 教改资讯 >> 正文
从“十一五”到“十四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主题变迁与高质量发展展望
栏目:教改资讯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01-14 07:02:15 点击:

从“十一五”到“十四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主题变迁与高质量发展展望-澳门凯发




20225月,制定26年以来首次大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提质培优的机遇期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期。新的历史时期,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可以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既是在国际国内双重竞争压力背景下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和高等职业教育社会地位的必然要求。回顾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其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其发展调整与一个国家、地区、行业的产业发展形成了有力互动。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质量的根本性影响因素。我们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回溯、分析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研判高等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推动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人出彩的职教强国。

一、“十一五”到“十三五”时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主题的变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是我国每隔五年制定的经济社会发展蓝图,代表着国家的战略方向,明确了经济社会阶段发展目标,体现了政府行使公权力的价值取向。因此,从规划纲要的视角来研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谋篇布局及其在整个经济社会体系中的发展定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变迁趋势。本文以十一五规划为时间切入点梳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脉络。

(一)“十一五”规划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新的逻辑起点

2006年,国家五年规划的表述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纲要变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从计划纲要规划纲要,虽只有一字之差,却充分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府的宏观布局和战略管理的能力进一步加强,计划经济的色彩进一步淡化,兼具了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双重优势。高等职业教育兼具高等性与职业性,一端连着教育事业,另一端连着社会、经济发展。在国家合理运用有形的手推进经济社会有序发展的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凸显。十五计划期间,我国的7000多万技术工人中,高级工仅占3.5%左右,这与发达国家高级工占30%40%的水平相差甚远。回顾历史,正是在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开始在经济社会发展、人力资本提升的过程中逐渐蓄力,不断聚力,谋求发力。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史,学术界和教育界对此基本达成了共识,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是与改革开放同步发展起来的。十一五规划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年)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2004年)纠正了高等职业教育过多强调学科性的倾向,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培养高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合法地位,明确了目标要求后,进入发展新纪元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十一五规划前,高等职业教育经常被调侃为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发面馒头,人才培养定位在高等性与职业性之间的失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发展。因此,十一五规划成为探索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新征程的阶段起点。

十一五规划期间也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十五计划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高等职业教育在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高等教育发生了质的飞跃,毛入学率达到21%,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高职高专院校数量在1998年的386所的基础上增长了179%(不含本科院校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基本形成了每个地(市)至少设置一所高职院校的格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439.4万名高职高专毕业生。经济社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如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部分行业盲目扩张,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等。十一五规划的五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它提出了保持经济较快增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原则,可以说十一五规划既鼓舞人心、凝聚力量,又任务艰巨、挑战重重。十五计划末,《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显示,全国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大学本科、专科、高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人员分别占0.7%8.0%15.7%33.6%42.0%。这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本强国、稳步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推动高等教育普及化等方面的要求尚有一定距离,经济社会的新一轮发展呼唤着高等职业教育肩负起新的时代使命。

(二)从三个“五年规划”的政策文本分析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主题的变迁

1.“十一五”规划: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十一五规划期间,发展循环型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呼声日益强烈,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型,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产业不断发展,许多初、中级技术工人下岗,而高、新技术岗位又面临人才严重短缺的情况。同时,中国社会面临着严峻的发展考验,美国次贷金融危机爆发,四川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强烈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突发。有效抑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性进展是十一五规划的主线。当时,不少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已经从大众化进入普及化阶段,在此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德国的高等专科学校、美国及加拿大的社区学院和日本的短期大学等。为了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将劳动力资源和先进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关键和桥梁作用,进一步满足人民接受高层次教育的愿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一五规划)第二十八章优先发展教育第二节阐述了2006年至2010年职业教育的发展任务,强调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提出职业教育要改革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更新以及建立弹性学习制度等。从政策文本分析角度,这是对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以来,国务院、各地区、各部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延续,也呼应了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相关要求。

分析十一五规划前后国家出台的相关指导性文件可以发现,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逐渐清晰。一方面,再次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性和职业性并重的特点,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上指出,职业教育是个统称,既包括中等职业教育也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到,2010年,高职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的50%……‘十一五期间,为社会提供高职毕业生1100多万名,高等职业教育逐渐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另一方面,虽然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职业教育的重点发展领域,但已经开始点题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尝试理顺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强调高等职业教育既不是普通本科教育的简单压缩也不是中等职业教育的简单升格”;2010年末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理权限从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划归到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教育属性逐渐清晰,在中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2.“十二五”规划: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011316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对外发布。在第二十八章关于教育的规划中,将十一五规划期间的优先发展教育转变为加快教育改革发展。与本文中所提及的其他历次规划纲要不同,十二五规划并未将职业教育单列成一节;在第二十八章中明确提及职业教育的表述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发展要注重面向农村,注重就业的技能和本领的提高;职业教育独特的人才培养方式。因此,我们分析十二五规划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主题不能简单对照五年规划政策文本,更应该从经济社会发展大背景、大环境入手把握这一时期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主题。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它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国家层面上进行了顶层设计,并对其后十年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行了规划。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主题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大背景分不开。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发展,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方略被提出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十二五规划期间,国家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经济从出口导向型转向内需拉动型,企业由低端的劳动密集型转向中高端的知识密集型,农业农村发展从传统城镇化转向新型城镇化,中国制造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职业教育对于服务农业现代化,提升劳动者技术技能,培养技术型”“知识型工人,推进新型城镇化,拉动内需,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具有重要作用。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主体功能区规划正式确定,知识与信息改革成为时代核心,创新成为国家发展的第一驱动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技术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成为这五年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主题。

2013年,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被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的重要一环,职业教育承担起让社会主义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的重要使命,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助力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这一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将职业教育提高到为人民谋幸福的高度,明确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使命。职业教育不仅大有可为,更要大有作为;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日益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一环。

3.“十三五”规划:高质量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201511月,十二五规划末期,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三五规划期间供给侧改革理念渗入中国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也要放入整个供给侧改革大局中科学谋划。2016工匠精神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中国速度转向中国质量、中国制造转向中国造的重要支柱。高等职业教育肩负起加快供给侧改革,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2016317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三五规划)正式对外发布。十三五规划在第五十九章第二节表述了十三五期间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提出要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明确了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行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职普互认和纵向流动等方面的发展思路。十三五规划期间,高等教育经历了从大众化到普及化的过程。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对高等教育的期待也逐渐从上大学转变为上好大学,高质量供给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途径。

分析十三五规划前后国家层面的相关指导性文件可以发现,围绕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相关政策文件,明确了双高引领、区域创新、产教融合、育训结合、三教改革、对外开放等重点工作版块的要求;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改革高职院校办学体制等重大历史任务。由此可见,国家正在通过政策的价值引领作用,提升职业教育的地位,加强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调整人才培养方式,破解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实现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十一五”到“十三五”时期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成效分析

(一)“十一五”规划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在大力发展中精内涵建设

十一五规划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主要力量。高等职业教育基本完成了院校建设,但在培养目标、教学方法、资金投入、办学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人才培养定位在高等性与职业性之间游走。一方面,受重学轻术和以学历层次判定社会地位的传统思想影响,高职院校在办学实践中不自觉地参照普通本科办学,开设所有大学的通识课程并要求学生达标;部分高职生非常渴望专升本,高职院校为了满足这部分家长和学生的要求,削弱了对学生职业技能教育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普通本科高校扩招,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受到影响,高职高等性内涵不同程度地失义、失能、失效,职业性和高等性之间的失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

十一五规划期间,国家以点面结合的方式大力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在点上,十一五规划期间,教育部联合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实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06年)和骨干高职院校2010年)建设计划,并分别遴选了100所高职院校进行重点建设;各省也相继推出省级示范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品牌化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作用初步显现。通过示范校”“骨干校建设,确立了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改革方向,教学课堂建在田间地头、生产服务一线,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承担近半数的专业教学任务,实践教学学时占教学总学时数的比例从40%50%增加到60%70%,其中学生有半年以上时间在企业顶岗实习;专业设置更加贴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毕业生就业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对于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央财政在十一五期间至少安排了20亿元专项资金,这是历史上高等职业教育获得的第一笔专项投资,释放出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强烈信号。

在面上,鉴于高等职业教育经常被调侃为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发面馒头的情况,20061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培养高技能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历史作用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用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有力回应了对高职人才培养定位的质疑;提出教学质量提升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题中之意,要充分认识到教学质量提升的紧迫性,从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和教学评估8个方面着手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把学校的发展重心放到内涵建设、提高质量上来,高等职业教育驶入以项目引领开展内涵建设的发展快车道。

(二)“十二五”规划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求改革破局

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内涵建设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产业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仍然是考生和家长因高考成绩达不到普通本科高校分数线而做的不得已选择;高职学生学历提升途径少、通道狭窄;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调整脱节、更新滞后;双师型教师队伍尚未完全建立;办学主体单一、办学活力不足,难以体现高职院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灵活性与适应性。

十二五规划期间,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破题,认真梳理了存在的问题,在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中明确指出,高职院校存在专业建设水平与职业教育改革、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并列举了具体表现,如专业设置不合理、管理体制机制不灵活、毕业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精神不足等。为此,教育部出台《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两份文件,标志着高等职业教育在新的历史使命下,开始从被动的推动式发展转向主动、积极地发展建设、提高质量。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制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陆续出台吹响了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号角,绘制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蓝图,从办学方式和思路、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四个方面提出了四转变,明确职业教育要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为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落地,国家围绕提升高等教育招生人数及规模、打破高职人才培养止步于专科的天花板、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等方面提出了明确发展任务。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开始涉及人才培养链等深层次问题,人才培养由断头路变成立交桥探索职业教育本科层次,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从1980年第一所短期职业大学——金陵职业大学的出现到2014年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纳入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规划,高等职业教育的天花板被打破,通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延长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链,从中职、专科到本科、研究生的学历提升路径逐渐被打开。另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过程中,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成绩斐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一定份额。高等职业教育引入混合所有制,承担连接产业与教育的角色任务,打造多元化办学格局,探索发展股份制,办学模式从单纯参照普通教育的单一主体到探索混合所有制、股份制职业教育办学形式。

十二五规划期间,举办本科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布局。根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高职院校的本科教育阶段主要由转型后的普通本科高校完成,然而具体操作过程中,绝大多数普通本科院校呈现出转型动机不清、转型意愿不强、转型魄力不足的情况,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成效不理想。同时,作为产业经济发展的晴雨表,高职院校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高一直是高职院校招生、办学的招牌。2012年以来,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持续超过90%,然而与高就业率形成对比的是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却有待提高,20132014届高职毕业生职业期待吻合度均在40%左右,毕业半年内离职率高于全国总体水平十个百分点。部分高职毕业生表示毕业后因为动手操作能力不足,只能从事一些高劳动强度、低技术含量的工作。由此可见,十三五规划期间,高等职业教育仍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改革发展期。

(三)“十三五”规划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在高质量发展中探索中国特色

十三五规划期间,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在探索中发展。

首先,职业教育实现了从层次教育到类型教育的准确定位。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此后,全国高职(专科)年招生已分别达到483.6万人、524.6万人,连续超过普通本科,有些优质高职院校的招生分数线甚至超过了个别普通本科院校。

其次,高等职业教育进入提质培优阶段。十三五规划期间,教育部与地方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试点先后在山东、江西、甘肃、天津、辽宁等省启动,江苏苏锡常、浙江温台、广东深圳、福建厦门、四川成都等城市也参与试点;各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部门与地方之间共同打造职业教育样板城市,合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实施教师、教材、教法(简称三教)改革攻坚行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十三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遴选出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深入推进,教学资源库和在线精品开放课程打造完善,三教改革向更深、更实、更细致发展,高职院校实现提质增效和增值赋能。同时,高峰之上逐渐形成高原。从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推动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到2015年教育部开展建设优质学校,再到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再次联合实施双高计划(即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197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279所高职院校入选省级双高计划双高计划排头兵、领头雁作用发挥显著。同时,中央财政每年通过专项资金给予支持,20余亿元引导资金使得大量优势资源向职业教育领域聚集。高水平专业群涵盖了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各类新兴行业,有力地支撑了国家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等职业教育正在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再次,高等职业教育的产教协同育人进一步推进。作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产教融合承担着连通教育和产业的重要作用。从高等职业教育近20年的发展来看,从校办厂”“校中厂行业集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方式不断改进,但高职院校技术服务能力总体欠缺两张皮的现象并未得到根本改变,高职院校在为地方提供技术服务、职业培训、产业推动等方面存在较大欠缺。十三五期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和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6部门出台的《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从国家战略发展层面统一了对产教融合重要性的认识;然而产教融合在职业教育中长期存在的实施梗阻问题——谁来负责搭建平台、谁来统筹管理、如何有效运行等仍是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攻坚重点。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明确提出,作为重要办学主体的企业要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两年后,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出台《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其中10次提及产教融合,重新定位产教融合创新机制;企业是主导、学校是支撑、核心技术攻关是中心任务,同时提出了遴选一批产教融合型城市、落实一系列激励约束机制、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改革等。在一系列政策的引导激励下,十三五规划期间,2022年山东省百家产教融合型企业认定,山西省布局升级大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技能甘肃打造区块化职教集群,上海出台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方案。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与区域经济同频共振的发展格局逐渐形成,构建起城市行业企业学校的产教融合新模式。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正在日益展现。

十三五规划期间,职业教育从层次到类型的转变是职业教育发展过程的质变。高等职业教育不仅更加注重回应行业产业需求,而且更加关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考虑人的全面发展。政策的价值导向不断发挥作用,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挂图作战阶段。同时,在一带一路”“互联网 ”“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一系列重大战略的带动下,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关键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升级的适配性尚有一定差距,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的开放性有待提高,体现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标准化发展之路才刚刚起步。

三、“十四五”规划中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分析

20213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正式发布。在第四十三章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第二节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为标题,论述了未来五年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突出职业技术(技工)教育类型特色,深入推进改革创新,优化结构与布局,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国家标准,推行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创新办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技术教育,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实施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技术院校和专业,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深化职普融通,实现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互认、纵向流动十四五规划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立足中国社会新的发展阶段,围绕经济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服务国家战略新要求,在建设高质量发展体系的基础上,强化技能教育,不断增强适应性的发展主题;加快了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步伐,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重要窗口期。十四五规划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不仅要长个子,还要强身体,更要做贡献

所谓长个子,是指十四五规划期间,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关键一环,要进一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提升发展适配度。教育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同向同行。职业教育要稳步支撑经济的发展,助力在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制造到中国造转变过程中形成中国特色。2021317日,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在合并、新增、更名的过程中,专业发展紧盯经济新业态,紧盯市场新动向,紧盯技术新发展,专业与新技术岗位紧密对接(如新增高职区块链技术应用等专业对接5g通信技术岗位),专业与新技术迭代紧密对接(如新增高职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制造技术、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专业与新业态新模式紧密对接(如新增高职定制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和城市轨道交通智能运营等专业,对接定制旅游和智慧交通新业态新模式),体现了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发展紧密结合的特点,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系统化和整体的协调性。其中,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调整了56.4%,重点关注卡脖子关键技术破解、现代制造强国建设和各类新兴产业,反映了职业教育与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除了增强十四五规划期间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适配性,提升人才培养适应性也十分重要。未来社会业态对人才的需求种类多元化,要在普通高考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职教高考,更加体现考生的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满足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素质的综合性要求。在职业教育赛道中,要进一步发展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在保持类型特色的基础上,探寻本科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标准,构建起中职教育、高职专科、高职本科、专业研究生教育的纵向贯通人才培养体系,一体化设计职业教育赛道,通过优化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建立起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高等职业教育结构,实现人才培养高素质、多层次与经济技术发展高要求、多样化之间的适配。

所谓强身体,是指十四五规划期间,高等职业教育要更加体现技术技能型教育的特点,加强标准化发展。一方面,从办学治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书证融通、水平评估等多个方面形成统一的标准、明确的制度,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化三教改革,大力推进“1 x”证书制度,实现书证融通,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推进涵盖高等职业教育学校设置、专业和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实习实训、安全设施等环节标准化、制度化建设,形成校、政、企、行四方协同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尽快完善职业教育国家标准,明确特色区域标准,拟定具体学校标准,形成国家、区域、学校三级职业教育发展标准体系。另外,还要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制定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动态评价标准,体现以能力为本位的常态化人才培养评价理念,适应产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要求。同时,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进一步固化职业教育发展的成果,结合区域特色,完善职业教育育人模式、发展体系、运作机制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配套法规制度,压实地方主体责任,明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体系、师资队伍等系统化规定,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所谓做贡献,是指十四五规划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开放性逐渐增强,为建设技能社会和人才强国做贡献。一方面,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区域开放性,服务国内大循环,紧盯市场前沿、紧盯技术需求、紧盯突出问题、紧盯最后一公里,加强产教融合,让职业教育成为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让教育链、人才链、价值链、产业链之间相互促进,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优化东、中、西部地区和大、中、小型城市高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推动协作共建,聚焦高等职业教育东西协作,优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向中小城市倾斜;发挥省级政府的主体职责,引导院校之间抱团取暖,形成优质专业集群,使高等职业教育成为体现地方特色、整合地方资源、服务产业链、带动生产链的关键落子,打造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开放性,探索国际合作新模式。以鲁班工坊等示范区、品牌项目为载体,筹建国际合作性质的职业教育平台,探索走出去发展模式,服务中国海外企业和产品出口,为世界问题提供中国经验、中国技术、中国人才,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独特魅力。

回溯历史,高等职业教育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有效推动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从十一五十四五,在规划纲要的五年作战图中,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越来越清晰,高等职业教育不仅前途广阔而且大有可为。同时,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仍然在一体化设计、标准化建设、开放式发展等方面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在十四五规划期间进一步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内需等重要战略布局中重要的技术和人才支撑作用,强基创优、提质增效,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营造出人人出彩、人人成才、人人精彩的良好环境。

(文章来源:《职业技术教育》)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