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科技职业学院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
为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促进学院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关于印发<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和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 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鄂教职成〔2016〕6号)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 国务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精神为指导,以建立目标体系、完善标准体系和制度体系、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遵循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内在规律,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建立自主性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的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为实现“优质校”的办学目标、促进学院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二、目标任务
(一)着力引导全校师生员工提升质量意识,树立现代质量管理意识,促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机制的形成;
(二)建立完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以资源保障和育人过程控制为主线的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形成教学工作常态化的监控、反馈与改进机制;
(三)促使学校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强化学校各层级管理体系间的质量依存关系,形成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四)通过专业诊断工作促进专业团队的深度自我反思,促进专业建设与专业教学质量水平的持续提升,通过自主开展多层面、多维度的诊断与改进工作,逐步建成覆盖全员、贯穿全程、纵横衔接、网络互动的常态化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体系,形成富有内生活力和创新激情的良性机制。
(五)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实现管理与数据分析的信息化,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改进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六)不断深化教学质量的标准内涵建设,改革学校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形成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机制。
三、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诊改工作涵盖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等五个系统,与各系统工作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2.可控性原则。系统设计学校、专业、课程、老师、学生等五个层面的质量目标和标准,且符合smart原则(准确、可测、可达、相关、时限);
3.科学性原则。诊改工作针对不同层面(主体)确定科学合理的诊改内容、周期和方法;
4.客观性原则。诊改工作以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及相关信息分析为基础,实事求是地开展诊改;
5.持续性原则。建立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与诊改运行机制有效且可持续。
四、组织保障
(一)建立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刘义、廖长林
副组长:张文凯、唐洪钧、宋移安、胡雄、汤春来
成员:张化斌、吴国学、张文捷、刘继美、李宜兵、饶雨泰、李述武、王勋建、朱遂杰、徐在能、李鹏辉、施斌、赵小顺、江文、曹杰、游晓杰、万小震、蒋国辉、赵继红、彭宜佳、万荣国、刘新春、姜玲、范正薇
主要职责:
1.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顶层设计。
2.研究确定学校内部质量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顺利完成的各项政策及保障措施。
3.部署诊改任务,听取汇报,对诊改工作统一领导和协调。
4.审定学校诊改工作自查报告。
(二)建立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专班。
顾问:刘义
主任:宋移安
副主任:朱遂杰、饶雨泰
工作人员:肖潇、於红梅、汪刚、万婷、万荣国、刘福元、谢贝妮、周得力、刘治国、戈红兵、刘捷、赵艳坤、李文渊、刘周、李国庆、赵欢、李缜
工作职责:
1.根据领导小组的设计与部署制定诊改工作实施方案。
2.组织各层面工作落实,保障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协调工作进度。
3.负责学校诊改工作自查报告的草拟工作。
4.安排、指导、督促、检查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小组的工作。
5.向诊改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发布或通报诊改信息。
6.凝练学院和部门质量文化。
(三)建立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小组。
1.体系建设组
组长:朱遂杰
责任部门:管理与评估中心
协作部门:机电(石油)工程学院、电信(软件)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经济贸易学院、传媒艺术学院、思政公共课部、职院教务处、人事处、组织部、招毕办、继续教育学院
工作职责:
(1)诊断要素分配;
(2)关键量化指标细化;
(3)撰写诊断项目“体系总体构架”诊改报告;
(4)收集诊改支撑材料。
2.质量保证组
组长:张化斌
责任部门:校办
协作部门:职院教务处、校企合作处、资产设备处、实训中心、招毕办、科研处、教育技术中心、继续教育学院、学工处、保卫处、宣传部
工作职责:
(1)诊断要素分配;
(2)关键量化指标细化;
(3)撰写诊断项目“办学质量保证”诊改报告;
(4)收集诊改支撑材料。
3.专业建设组
组长:饶雨泰
责任部门:职院教务处
协作部门:机电(石油)工程学院、电信(软件)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经济贸易学院、传媒艺术学院、思政公共课部、人事处、资产设备处、招毕办、实训中心
工作职责:
(1)诊断要素分配;
(2)关键量化指标细化;
(3)撰写诊断项目“专业质量保证”诊改报告;
(4)收集诊改支撑材料。
4.课程建设组
组长:饶雨泰
责任部门:职院教务处
协作部门:机电(石油)工程学院、电信(软件)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经济贸易学院、传媒艺术学院、思政公共课部、实训中心、教育技术中心
工作职责:
(1)诊断要素分配;
(2)关键量化指标细化;
(3)撰写诊断项目“课程质量保证”诊改报告;
(4)收集诊改支撑材料。
5.师资建设组
组长:张文捷
责任部门:人事处
协作部门:职院教务处、科研处
工作职责:
(1)诊断要素分配;
(2)关键量化指标细化;
(3)撰写诊断项目“老师质量保证”诊改报告;
(4)收集诊改支撑材料。
6.学生发展组
组长:李宜兵
责任部门:学工处
协作部门;机电(石油)工程学院、电信(软件)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经济贸易学院、传媒艺术学院、思政公共课部、职院教务处、招毕办、财务处、保卫处、后勤集团
工作职责:
(1)诊断要素分配;
(2)关键量化指标细化;
(3)撰写诊断项目“学生全面发展保证”诊改报告;
(4)收集诊改支撑材料。
7.体系运行组
组长:朱遂杰
责任部门:管理与评估中心
协作部门:机电(石油)工程学院、电信(软件)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经济贸易学院、传媒艺术学院、思政公共课部、职院教务处校办、资产设备处、学工处、保卫处、后勤集团
工作职责:
(1)诊断要素分配;
(2)关键量化指标细化;
(3)撰写诊断项目“体系运行效果”诊改报告;
(4)收集诊改支撑材料。
五、其它保障
(一)技术保障
以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诊改机制为目标,完善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行及时、持续、有效的监控、诊断和改进、考核及结果应用。
(二)经费保障
为提高教学质量,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实现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将统筹安排教学经费,保证重点,保证教学经费及时、足额投入到教学工作中,要能够满足课程资源开发、教学设施配备、教学资料、教师培训、外出学习交流活动等经费需要。同时,学校将加大教学经费的监督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保证教学经费和质量管理经费能够足额、充分、有效地使用,严禁挤占、挪用。
(三)制度保障
学校将不断完善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管理标准体系,工作程序、行为规范,建立健全学校的质量管理体系,形成全校范围内的质量行为规范体系和质量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机制。
六、实施步骤
(一)健全组织机构,明确部门职责
2017年9月,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的组织机构体系。成立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学校诊改工作专班和实施小组,并明确职责和任务。与此同时,明确各部门在质量保证中的职能,实施学院工作质量考核性诊断。
(二)诊改工作相关政策、文件精神的学习阶段
2017年10月下旬,召开全校诊改工作动员大会,对诊改工作进行动员。并对学校各相关单位(部门)诊改工作进行培训辅导,确保各单位(部门)按要求开展诊改工作。
(三)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自我诊断与改进阶段
2017年12月以前,建立专业课程标准系列、教师发展系列及学生发展标准;梳理部门管控事项,优化完善现有管理制度;编制管理制度与管理流程紧密结合的学校内控制度;制定学校组织机构绩效考核性诊断制度;制定专业质量考核性诊断制度、课程质量适时性考核诊断制度、教师发展考核性诊断制度、学生发展自测诊断制度;编制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专业课程质量年度报告、教师质量年度报告及学生质量年度报告;开发过程性采集平台,进行数据挖掘,实现以数据为主要依据的决策指挥。
(四)各院(部)于12月10日之前依据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的数据分析,完成对本部门的管理及所管辖的专业进行总结梳理,结合专业标准、课程标准、专任教师职业能力标准和毕业生标准,对照找出学院管理与学生培养中的不足与短板、特色与亮点;在认真分析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整改措施及实施时间,提交诊断改进工作自查报告
(五)完成报告阶段
2017年12月20日前,完成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自查报告初稿,上报校党委审核修改。2017年12月31日前,向省教育厅提交《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自我诊改报告》
(六)邀请校外专家到校诊断、指导改进阶段
邀请校外专家对诊断要素进行分析,认真分析专家提出的学校值得肯定的特色亮点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结合学院的实际,制定下一年度的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