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国家开放大学召开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成果交流展示会,教师代表们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建设、课程资源建设、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探索、教师培养、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教改实践成果的交流与展示。国开之声陆续刊登16位教师代表的教改成果展示,供大家交流学习,为广大教师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以推动教改向纵深发展,促进开放教育高质量发展。
马腾飞:能力为本的教育类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改革
一、总体改革思路
教育类课程的教学对象具有区别于其他专业课程的极其独特之处,我们的学生具有双重的身份:当下学生,未来教师(甚至有些本就已经是教师)。立德树人一直是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的根本任务,尤其是教师的教育,更是重中之重、根本之根本。因而,对我们的学生而言,德育、课程思政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而因其身份的双重性,除了学习本领域的知识技能,还多了一重更为重要的学习任务:学会育人。
当前,随着全国教师资格统考制度的全面推进,传统的教育类课程体系已经发生了重要变革,例如新编具有实践取向的教材,压缩公共基础课与理论课的课时,加强教育见习与教育实践环节,注重教育信念与责任的培育,引导学生发现与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等。这一系列的变革,其目的均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会育人、学会教学”,这也将始终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主线,一切改革举措均围绕该主线进行。
二、改革举措:课程资源开发方面
(一)建设融媒体教材
多门课程开发建设融媒体教材,综合利用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不同方式多层次、立体化、交互式呈现学习内容,方便学生随时随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
(二)探索活页式网络课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到“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中也提到“倡导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新形态教材。”在这一改革背景下,我们的简版网络课程在建设过程中,也尝试探索类似的形态,凸显以学生为中心、任务性、笔记化,将教材中的知识点按照主题进行拆分,通过任务引导、思维导图贯穿、高亮标记重难点、对学习内容可视化等多种方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和更强的辅助支持作用。
(三)提供丰富的实践资源
除了在各地教学中心设立实训、实践基地,为方便学生更好地获取实践资源,我们搭建了虚拟实践平台;并通过对学生作品进行评比、收集往届学生优秀实践作品的形式积累课程实践资源,让学生有更加丰富的,可以参考学习的实践案例。
图1 虚拟实践平台示例
(四)集成名师好课/直播公开课更新课程资源
借由学校开展的——名师好课、百校名师进国开、直播公开课等多个项目,得以收录更多名师名家的精彩讲座,展现国开教师风采,将优秀的讲座资源积累生成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学科前沿知识,让课程资源更具生机与活力。
图2 借由学校项目积累更新课程资源示例
(五)关注岗位需求和典型工作任务拓展课程资源
教育教学部一直默默耕耘着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以此作为一个重要的窗口和平台,始终关注岗位需求和典型工作任务,如幼儿游戏的指导,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家长或教师面对儿童、青少年发展、家庭教育时的种种困惑和需求,并针对这些实际需求和问题,持久地进行更新积累,在过去6年时间里,一点一滴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类课程资源。
(六)形成课程资源建设工作指南
随着新入职教师的增加,为加快新教师们对课程资源建设工作的熟悉,高效工作,学部教师汇集经验,共同整理形成了《国家开放大学教育教学部课程资源建设工作指南(1.0版)》,人手一册,随用随查,使学部教师对资源建设各个环节的工作内容了然于心,建课工作不再困难。
三、改革举措:课程实施过程
(一)授之以渔
终身学习的时代里,学习能力最为重要,对我们的学生来说尤是如此,老师可以指导一时,不可能指导一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学习模式下,更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能仅停留在学科知识的传授上,而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基础、通用能力的培养,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我们有多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多主题、多维度、多媒体形式指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论文写作的方法、生涯规划的方法等,以此给学生的学习和人生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工具”。
(二)案例教学,唤醒学生真实体验
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两种类型的学习:意义学习和无意义学习。无意义学习只涉及我们的心智,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只管事实的积累,它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与完整的人无关;而意义学习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是具有个人意义的学习。
对我们的学生而言,所学内容本身跟自己关系是否密切,对自己是否有用非常重要,这就是学生学习的个人意义。在课程中选取与内容相关的恰当案例,唤醒学生对生活中真实场景的体验,让学生感觉到所学内容具有个人意义和价值,进而愿意投入精力、付出努力去理解去掌握。我们已经有多门课程在尝试将案例系统地融入到课程之中,通过案例去串联起学生的生活场景、真实体验。
(三)小步子教学与评价
“小步子原则”是行为主义心理学著名代表人物斯金纳提出的编写程序化教材的主要原则。将学生的学习目标分解为具有逻辑联系的许多“小步子”,由完成一系列“小步子”达到实现终极目标。“小步子”的目的在于控制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及时做出反馈,以降低错误率。我们将这一在传统教育领域广泛应用的原则,同样应用到在线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中。通过将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拆分,细化到每一周学习的具体的内容与小任务,让学生一小步一小步达成小成就,及时反馈纠错、体验成功,一小步一小步达成最终的大成就。这样对学生来说,由简单到复杂,难度逐步上升,一周解决一个小问题,更容易获得成功,不会因为一开始太难,面前的山太大就轻易放弃学习。
图3 小步子教学与评价示例
(四)注重对学习成果的考核
考核任务能够引导学生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和最终要抵达的终点。为学生设置合适的考核任务,以学习成果为指引,学生会有更强的动力去主动学习,以获得想要的学习成果。
我们的多门课程均探索以学习成果作为考核任务,即设定该门课程学习后达成的一项与实际工作岗位、典型任务密切相关的考核题目,如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是“利用ppt、cs或其他软件制作简易微课程”“撰写社会教育项目或活动的策划方案”等都是要求学生产出一个真实的学习成果,而这个任务跟他们在工作岗位上需要完成的任务十分吻合。
(五)组织学生教学案例大赛,以赛促学
开篇我们就提到学生具有双重的身份:当下学生,未来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真切地体验教师角色和成为教师需要具备的育人、教学能力,我们举办了针对学生的教学案例大赛,以赛促学,一方面锻炼、展示了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更好地提升了学生学习进步的积极性。
(六)提升系统内教师的育人能力、教学能力
作为教育类课程教师,对学生本就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教师自身育人能力、教学能力的提升同样是我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予以关注的问题。
过去几年的时间里,我们持续不断地开展系统内教师的能力提升工作,通过培训和大赛等方式启发教师育人能力的发展,通过研讨、培训、教学技能大赛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四、总结
教育类课程始终围绕着培养学生“学会育人、学会教学”最为重要的能力,在课程资源开发方面,对标教书育人能力和典型工作任务,建设理实一体课程,开发多样化的融媒体教材、活页式网课,积累生成性课程资源。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以案例教学诱发对学生有个人意义的深度学习,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以学习成果引导学习,以评促学,提升学生教书育人能力。同时,我们也十分注重增强整体师资队伍本身的建设,以身示范,潜移默化,让学生能够沉浸式地感悟、习得“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八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