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第3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家精神”,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论断,源自于广大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长期育人实践中孜孜以求并不断形成的价值理念和崇高品质。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炼概括的“教育家精神”,不能狭隘地理解为少数“教育家”的精神特质,而是无数的“优秀教师”身上体现的共同精神气象;更不能功利地理解为追求把所有的教师都培养成“教育家”,而是要倡导所有的教师都树立教育家的精神气象和格局。当下倡导的“教育家办学”,更精准的理解和更务实的实践,是用“教育家精神办学”,用“教育家”的智慧和格局办学。
在当下“百年之未有大变局”的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强国建设的伟大征程需要有一批批教育家的引领,但更需要的是无数具有“教育家精神”的一线教师的躬耕奉献、担当作为。认识到这一点,才是真正读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真意所在。“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不是指向少数的“教育精英”,而是指向支撑强国建设的庞大教师群体。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是当下正在涌现的以众多优秀教师为代表的教育人的“群体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聚焦“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四有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基本形成。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不仅体现在人民教育家卫兴华、高铭暄、于漪身上,还体现在每年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代表身上,还体现在如2023年的全国10位“最美教师”、1位特别致敬人物和1个“最美教师团队”等扎根一线的优秀教师和群体身上。不止于此,还包括全国各地不同层面的“优秀教师”代表,他们同样是“中国教育家精神”的创造者和践行者。因此,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不是高高在上的“道德标签”。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是今后广大教师要自觉追求和践行的职业精神坐标。这一“坐标系”,既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政治灵魂,也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鲜明品格;既有“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专业本色,也有“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职业态度;既有“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深厚情怀,也有“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高远格局。这一“坐标系”,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四有好老师”教师职业标准体系的进一步丰富、完善和升华,是对新时代“大先生”清晰具体的“画像”。
教师不可能人人都成为教育家,但教师人人都可以具备“教育家精神”。心有大我,至诚报国,这是一名教师的立身之本。只有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厚植家国情怀,才能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言为士则、行为世范,这是一名教师的职业操守,不仅体现了教育塑造灵魂、塑造生命的本质规律,还是一名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的基本素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这是一名教师看家本领,还是中华两千多年的教育智慧和优秀文化的传承。勤学笃行、求是创新,这是一名教师终身从教的力量之源。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唯一“确定性”就是终身学习,紧跟时代,以核心素养的迭代升级解决层出不穷的复杂问题。乐教爱生、甘于奉献,这是一名教师的道德良知。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平淡和平凡,热爱和仁爱,奉献和担当。胸怀天下、以文化人,这是一名教师的崇高境界。天下大同,文以载道,兼容并包,这是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教师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世界”。对广大一线教师而言,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不是高不可攀的“海市蜃楼”,我们都可以用“躬耕教坛”的育人实践,讲出具有鲜明个性和生动情节的“教育家故事”。
教育家最需要的不是刻意“打造”,而是蓬勃生长的“土壤”。当“教育家精神”成为一个群体共同追求和践行的普世价值和积极生态时,新时代的“教育家”自然应时而生,层出不穷。回顾历史,古今中外的伟大教育家,都是时代催生的伟大“作品”。这个时代,一定是“教育家精神”光辉灿烂的新时代,一定是“大先生”群星璀璨的浩瀚星河。因此,我们一定要让“教育家精神”成为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上催人奋进的精神旗帜和精神力量。
躬身入局,把“教育家精神”融入立德树人的全过程,让看得见的“教育家精神”在广袤的中国大地扎根,我们都可以成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