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谢幼如:以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课堂-澳门凯发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谢幼如:以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课堂-澳门凯发
诊断改进
开放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 澳门凯发-ag凯发旗舰厅 >> 诊断改进 >> 开放教育 >> 正文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谢幼如:以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课堂
栏目:开放教育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12-23 06:21:03 点击:

充分挖掘教育数据背后的内隐价值,能够为重塑教育价值、创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样态、提升教育质量提供新的方向和动力,夯实教育强国建设数字底座,推动教育系统性、根本性变革。


“课堂作为教育的主战场、育人的主渠道,一端连接着学生,一端连接着民族的未来,其传承知识、迁移价值、立德树人、塑造生命的功能,决定着变革课堂就是变革教育,变革课堂就是变革未来。”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谢幼如在与本刊对话时表示,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进程。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课堂,高质量课堂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数实融合共育时代英才亟待发挥数字化转型功用,打造高质量课堂,培养造就高质量人才。


数字化赋能课堂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路径


在线学习  

数字化赋能课堂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路径


谢幼如:教育强国建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统筹部署,凝聚了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新共识,形成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合力。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发挥“数据”这一关键驱动要素的教育价值,打造教育系统全要素、全过程、全领域融合发展新格局,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实意义。充分挖掘教育数据背后的内隐价值,并将其作为赋能教育教学系统化变革的依据之一,能够为重塑教育价值、创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样态、提升教育质量提供新的方向和动力,夯实教育强国建设数字底座,推动教育系统性、根本性变革。


在线学习  

教育数字化转型如何赋能课堂高质量发展?


谢幼如:课堂数字化转型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之一。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开展数字化转型赋能课堂教学创新,是回答“强国建设、教育何为”这一时代课题的重要一环,也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支撑。课堂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其高质量发展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课堂模式基本决定人才培养模式。数实融合共育时代英才急需发挥数字化转型功用,打造高质量课堂,培养造就高质量人才。

高质量课堂是指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教学中教师、学生、内容、活动与环境等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育人水平高、教学效率高、结构稳定性高的教学样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强化课堂思政融入、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彰显数字技术赋能、注重可持续发展是高质量课堂的具体表征。

教育数字化转型为课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借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赋能课堂创新发展,可以实现课堂教学全方位、系统性变革。通过洞察与挖掘课堂教学的真实需求,加强教育改革内生动力,拓展教学时空、重塑教学内容、共享优质资源、再造教学流程、实施多元评价,构建新型课堂模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改变课堂教学结构,助力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推动课堂教学朝着全面质量高、整体质量高、长期质量高的方向可持续健康发展,这是教育数字化赋能课堂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路径。


以数据要素驱动“教—学—评”一体化


在线学习  

高质量课堂呈现出哪些样态?如何开展高质量课堂教学设计?


谢幼如:随着改革创新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转型赋能的高质量课堂衍生出诸多种类。目前高质量课堂主要呈现出以下五种典型样态:深度课堂、跨学科课堂、混合式课堂、项目式课堂和双师课堂。

深度课堂强调实现迁移应用的有意义学习,在真实情境的任务群与难度呈现梯度的问题链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知识迁移和问题解决能力;跨学科课堂强调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整合重构多学科教学内容,开展真实问题情境下的综合性探究活动;混合式课堂强调课内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利用线上数字资源拓展延伸教学内容,开展平台支持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活动和评价;项目式课堂注重面向真实情境确定项目问题,以产出成果引导项目化教学,促进学生知识建构、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双师课堂强调在多维化课堂场域中,不同教师的双向赋能和协同合作,充分发挥数据赋能作用,实现规则联动和数据驱动的个性化教与学,促进师生生命成长。可以发现,五种典型高质量课堂样态均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数字赋能,注重教与学方式的系统性变革,以数据这一新要素驱动“教—学—评”一体化,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教学设计是连接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打造高质量课堂,急需应用教学设计理论,重新思考课堂要素关系。

第一,落实立德树人,数据驱动确定教学目标。对于高质量课堂而言,教学目标应体现五育融合,支持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以思政育人及学科核心素养为成果导向,基于学生学情,利用数字技术全面感知并动态采集课堂教学全时空、全过程数据,形成学生特征数据集,以学科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学习者画像与知识图谱。数字技术有助于教师精准诊断学情,适应学生最近发展区,确定个性化、全面性的教学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第二,强调归并融合,数智赋能重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对于高质量课堂而言,其内容应体现课标要求,反映社会需要。基于教材与课程大纲,教师利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借助大数据、知识图谱等技术,动态智能分析多元知识点,深入挖掘思政育人与知识内容的关联,并以数字化形式呈现,通过大单元、项目式、跨学科等组织形式,强调归并融合,数智重构教学内容,促进师生智慧生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三,注重人机协同,数实融合再造流程结构。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对于高质量课堂而言,其活动应彰显数实融合,体现流程重组、结构再造。教育数字化转型促进了虚实融合、开放包容的教学环境创设,打破了教学活动的时空边界,推动了数字技术与真实教学情境的深度融合,使学生在和智能机器进行知识分享与交流中体验人机协同的获得感,实现有意义学习。

第四,注重育人质效,数据赋能精准评价诊改。教学评价是诊断教学目标达成与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高质量课堂而言,其评价要注重全过程追踪。课堂评价是关涉学生能否高质量学习与发展的关键,涵盖知识习得、能力达成、素养提升、育人质效等方面。通过全方位监测数据的表征和验证,学生能力素养得到外显,学生学习质量得到即时评判,探索跟踪学生进步幅度,健全五育融合、全面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最终实现教学评一体化,以诊改课堂结构,真正实现五育融合、全面育人。


以教师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课堂


在线学习  

打造高质量课堂,教师需要转变哪些教学观念?


谢幼如:教学观念是教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要问题的基本认识和看法,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作用,是教学活动的行动纲领与实施指南。要落地高质量课堂教学,教师首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

第一,强化课程思政,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不断强化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效应,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聚焦核心素养、注重跨学科育人、突出实践导向,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将其有机融入课堂教学目标、内容、活动、评价之中,促使“价值—理论—实践”一体化建设。

第二,突出平台思维,联通数据注入内生活力。数字化平台是数据融通流转不可或缺的基本载体。教师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等数字化平台,充分借助平台资源供给优势,以数据联通将教育资源的静态势能转化为教育改革的动能,形成全数据要素“纵向贯通、横向联通、内外融通”的格局;利用数据放大、叠加、倍增效应,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高效开放数字资源组织生态,以共建共享共创实现资源增值,筑牢高质量课堂根基。

第三,彰显“智能 ”理念,数智融合提质增效。教师需具备数据驱动精准化教学实施的意识,以数智融合的创新思维重新诠释课堂教学系统的内在发展规律。通过数据分析模型和解释预测模型,构建反映课堂实体与教学过程的数字孪生,实现课堂教学全场域的映射与支持,利用课堂数据要素提升育人成效,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适应性发展提供绿色服务,为培养具备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知识迁移创新能力、人机协作共进能力等数字化转型关键能力的新时代创新型人才提供理念指引和强力支撑。

第四,注重可持续性发展,创新数字化教学模式。紧抓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局面,回应高质量课堂发展的内涵特征,立足数字化平台,教师要以全数据意识重塑课堂理念,以全场域融合重构课堂空间,以全要素协同再造课堂结构,探索和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高质量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育人水平,促进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在线学习  

教师需要具备哪些数字素养?


谢幼如:课堂实施的关键在教学,教学实施的关键在教师。教师作为高质量课堂的主体之一,不仅需要具备高质量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知识、技能与素养,还需具备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的意识、思维及能力。面向智能时代发展,教师应通过提高“数字育人意识”“数字教学能力”与“数字专业发展”等数字素养,切实落地高质量课堂。

一是数字育人意识。教师应强化使用数字技术的意识,理解数字技术在教育发展中的价值,充分发挥师生教学主体功用,构建与数字时代相适应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连接、开放、共享、个性化、智能化的教育新格局,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实现高水平育人。

二是数字教学能力。教师需要掌握选择与使用数字技术资源的知识与技能,贯彻数据驱动的“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利用多来源、多维度、多模态的教学数据形成学习者画像,科学确定个性化教学目标;基于知识图谱、数据挖掘等技术,动态组织、管理与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协同”等多形式数字化教学活动,实施基于学情的全过程纵向评价和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提升教学效率。

三是数字专业发展。教师需要通过学习与分享、反思与改进、参与或主持数字网络研修及开展数字化教学研究,增强数字化学习共同体沟通交流、协同合作,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数字时代知识广泛传播,教师利用数字化平台构建学习共同体、教学共同体及教研共同体,通过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共创、数字化学习研修和数字化教学研究创新,促进自身及共同体专业发展。

此外,教师应遵守与数字化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道德伦理规范,依法依规合理使用数字产品和服务,维护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同时保护好个人信息和隐私等数据,维护工作数据安全,注重网络安全防护,具备数字社会责任。

总之,教师需要明确把握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脉搏,立足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课堂的时代价值,提升数字育人、数字教学与数字专业发展等素养,引领与推动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课堂发展。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