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报告关于职业教育有哪些新提法?多位专家解读-澳门凯发
教改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 澳门凯发-ag凯发旗舰厅 >> 教改资讯 >> 教改资讯 >> 正文
二十大报告关于职业教育有哪些新提法?多位专家解读
栏目:教改资讯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12-01 07:06:59 点击:

二十大报告关于职业教育有哪些新提法?多位专家解读-澳门凯发

中共二十大报告对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进行了详细丰富、深刻完整的论述,其中有许多创新的提法,如“职普融通”和“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均是首次出现在党代会的文件中。本报记者就此采访职业教育领域的多位专家,解读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的新提法。


马树超:坚持系统观念,真正推动职教高质量发展


马树超系中华职业教育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职业教育协会会长,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新百年、新征程,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党的二十大报告里已经表述得很清晰了。二十大报告关于职业教育的表述抓住了主要的矛盾。这句表述具体来说就是: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它是一种协同创新、优化结构的概念。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体系,不是某一类的教育体系所能完全替代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三教(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协同和三融(职普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这是非常经典的系统化观念。


目前职业教育发展面临很多问题,从二十大报告可以清楚看到,其中最大的一个困境就是结构失衡。一个国家和社会,不是拥有高学历的人越多越好。我们迫切需要坚持系统观念,推动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二十大报告提到人才强国战略,内涵更丰富,更具有新时代的特色。报告非常明确地把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作为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和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的时候,向广西汽车集团的国家级技能大师郑志明代表问了两句话:你的职称走的是哪个序列?现在收入怎么样?这两句问话切中了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为什么在职业院校,护士专业发展很好,而护工专业难以发展?就是因为走出来的职称序列不同。护士是走专业技术人才序列,可以一直走到正高,工资待遇、社会地位也提升了。而护工顶多走到技师,属于工人编制。我们能不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职业教育有没有前途,关键就在能不能撬动技术工人的社会待遇和社会地位。


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坚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我认为表述得非常到位。人社部已出台“新八级工”制度,在原有的“五级”基础上,往下补设学徒工,往上增设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如果这个序列能够与专业技术人才序列做到等值,这个体系就完善了。打通劳动制度与教育制度、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之间的壁垒,推动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等值等效,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职业教育服务新发展格局、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巨大能量就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就一定能够前途无量、大有可为。


邢晖:从四个关键词看职教发展动态


邢晖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第五部分谈到教育,比较有新意的是把教育跟人才、科技放在了一起。在“双循环”经济新格局的运行中,有几个重要的影响要素,我称之为中国现代化“金四角”:产业、科技创新、人才、教育。报告体现了教育、人才与科技的“三位一体”。


论述中关于职业教育提到四个关键词: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先说职普融通。普通教育今后是否设职业类课程,应用型本科跟职业本科将来是不是会有很高的关联度,其中可探讨的空间很大。另外,目前职教高考和普通高考这两个赛道之间未来能不能架起一个桥梁?国家资历框架的构建更加必要且迫切。


产教融合,职业教育法把它作为一个基本制度提出来。十九大之后,《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普通高校也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路。总书记在十九大、二十大报告中连续两次提到产教融合,可以看出它是职教很重要的一个基本制度。企业也是办学的主体,要承担社会责任;职业学校要为技能型社会提供人才支撑,也离不开与企业的合作。


科教融汇是一个新词。我理解的是科技赋能给职业教育,或者说,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这意味着职业教育若要提升档次,一定要跟着科技的步伐。今年早些时候,教育部提出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数字化教育、智慧教育应该是一个新的探索点。到2035年实现教育的现代化,这是一个重要的引擎。


最后,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今年新颁布的职业教育法再次明确职业教育是和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教育类型。这是职业教育战线工作的一个重要的逻辑起点。要凸显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就要探索它的不可替代特征。我国发展具有当代意义的职业教育才40多年,其类型特征、自身规律还没有揭示到位,特色不鲜明。新时代,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也是题中之义。


黄景容:要把技能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来对待


黄景容系人社部技工教育专家,一体化课程开发专家,深圳第二高级技工学校原校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把技能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来对待,特别是要将高技能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进行统一部署。二十大开幕前,中办国办刚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高技能人才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总体部署和考核范围”。落实二十大精神,不能把人才是第一资源挂在嘴上,而要落实在人才资源开发、使用、评价、激励上。


近年来,中国工业自动化高速发展,对高技能工人的需求旺盛。全国总工会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高技能人才数量从2016年底的4791万人增长到2021年底的6000万人,仍供不应求。截至2017年,我国产业工人有2亿左右,其中具有技术等级的仅占三成,初级工、中级工占比73%,高级工非常缺乏。以二十大报告的发布为契机,今后应进一步明确高技能人才资源的重要性。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刚性需求。全体劳动者要形成职业技能共识:高技能培养、高技能就业、高技能成才、高技能报国。同时,建议设立一些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平台。例如,以技师学院为依托,成立高级技能研修院,采取企校研三结合和企校双元制等方式进行针对性培育。重点促进在岗“一高四师”(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素质能力的提高。


二十大报告要求: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我认为高质量教育体系应该包括技工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技工教育与职业教育也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也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至2021年底,全国技工院校有2492所,在校生426.7万,每年毕业生超100万,就业率超97%。


结合二十大报告,我认为今后应进一步促进学用结合。特别是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同时加强毕业生就业质量考核。无论哪一类非义务教育院校毕业生都实行就业质量第三方评价,倒逼学校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另外,要进一步重视技工教育的规模,力争全国技工院校数量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一倍,这将有利于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就业难和技工荒问题。


陈衍:加强大国技能建设是打造国际技能共同体的必由之路


陈衍系浙江工业大学教授,长三角产教融合与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坚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既要努力培养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也要努力造就更多“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


在二十大召开前,中办、国办在去年和今年专门针对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联合下发文件。今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修订《职业教育法》也首次以法律形式提出“建设技能型社会”的愿景。


加强大国技能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然之举。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其中“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重要特质。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职业教育共生发展。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在举办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近十年来累计为各行各业培养输送6100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全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超过26%。我国加速技能形成,促进了就业创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优化升级。增强大国技能力量,当然更有益于消弭技能鸿沟,使社会整体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实现民众共同富裕。


加强大国技能建设是打造国际技能共同体的必由之路。二十大报告强调,“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近年来,伴随企业和产品不断“走出去”,共建“一带一路”的半径不断扩大,我国已经与7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稳定的技能联系。“鲁班工坊”“中文+职业教育”特色项目等在更多国家和地区受到欢迎,产生实效。


同时,我国不拘于与世界各国进行技能比拼。自加入世界技能组织以来,我国已连续参加六届世界技能大赛,第44届、第45届连续两次位居金牌榜、奖牌榜和团体总分第一。今年参加的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再次蝉联榜首。我国的技能竞争力在世界上不断提升,接下来要通过国际性大会、大赛、联盟、项目等方式,为各国技能开发、技能服务、技能治理、技能合作积极提供中国理念、中国方案。


潘海生:构建全产业链 需各级各类教育有机融合


潘海生系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科、教、人放在科教兴国板块来讨论。报告中写到,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此处用了逗号,逗号后面是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我认为,两者应该是并列、相互包含的关系。这意味着各级、各类教育都应通过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来实现协同创新。十九大报告中,关于职业教育的表述是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二十大报告则将教育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考虑,这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放在两个百年未有大变局之下的战略设计,改变了以前分层、分类、独立地去考虑教育发展的问题。


二十大报告对中国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准确定位,在两个百年未有大变局之下,进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而高质量发展是以实体经济为依托,以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循环需要构建一个与国外相对应的全产业链。我们需要更多的科技创新引领国家产业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去构建我们的创新体系,服务国家未来尖端产业?教育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以往人们很少把科学研究的使命归到职业教育,认为职业教育就是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主。但现在要构建一个全产业链,从初期的科学研究到工程教育再到生产线,这样一个从“0到1”、从“1到n”的过程,需要各级教育在技术创新方面发挥作用。新世纪初,中国制造还处于全球产业链末端,当时我们主要走遵循模仿、引进国外产业的路子。如今要重新建构以我为主的产业体系,需要打通从“0到1”、从“1到n”的产业体系。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各级各类教育有机融合,需要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有机融合。职普融通是教育链和人才链的融合,产教融合是教育链与产业链的融合,科教融汇是教育链与创新链的融合。


2017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已经提到了四链融合的问题,要求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义务教育都要进行四链融合。但此后各级各类教育在落实时各行其事,高等教育设立了新工科、新农科、新商科,职业教育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设立产业学院。二十大报告站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高度,将教育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通过这种设计,实现各类教育的有机协调发展,打造一条与国内循环为主的产业链和科技创新链有机交融的教育链。


王继平:中国式现代化 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王继平系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院长、副教授。


首先,职业教育的贡献令人鼓舞。党的二十大报告回顾和总结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概括了十六个方面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涉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特别是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包括教育在内的民生福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毫不夸张地说,在十年伟大变革进程中,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创造中,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持续推进和不断拓展,在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方面有着特殊作用的职业教育做出了无法替代的重要贡献,令人备受鼓舞。


第二,职业教育的地位愈加凸显。报告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显而易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中,面向人人、面向终身、面向未来的职业教育都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其地位和作用将愈加凸显。


第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毫无疑问,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战略部署,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需要,呼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优化类型定位、增强适应性成为职业教育的工作重点。


最后,职业教育的发展保障更加充分。就总体结构而言,报告在承前启后的枢纽位置设专章论述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整体来看,在职业教育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持续改善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坚持“三个第一”,深入实施“三大战略”,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一体考虑,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几大方面细化举措、统筹联动,将有望打通跨界协同的最后一公里,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更加充分的条件保障。


彭振宇:实现“两个一盘棋”是未来教育战线需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


彭振宇系中华职业教育社第十二届理事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行指委委员,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社会职业与职业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党的二十大是我国关键历史节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政治和历史意义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高瞻远瞩、气势恢宏、振奋人心。与十八大、十九大报告相比,二十大报告中有关职业教育的表述出现重大变化,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不再分别表述,而是融合在一起表述,更加强调统筹和创新,体现了强烈的协同、合作思想。


职业教育不是孤立、封闭的自我循环体系。它是开放的,是与各级各类教育和社会各方面密切联系的一种教育类型,是国家教育、科技、人才创新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破除那种各管一段或一片的本位主义思想,站在全局高度统筹全国职业教育(包含学历职业教育和非学历职业教育,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改革创新,实现“两个一盘棋”,即职业教育全国一盘棋,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全国一盘棋,是未来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战线乃至整个教育战线需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只有这样,才会充分激发职业教育的蓬勃活力,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才会得以体现、巩固和优化,破除结构性就业矛盾,释放更加强大的综合社会效能,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实现国家工业化迭代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本支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