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海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紧紧围绕青海省“一优两高”战略,发挥学校资源优势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品牌优势,立足高原,辐射西部,开展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服务于国家战略和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它是首批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年培训专业技术人员2万余人次,已成为青海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最具特色的培训基地。青海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李鸿斌与本刊对话时表示,办高质量的继续教育必须坚持品牌、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办学思想。品牌已成为教育培训学校赢得社会、市场认可和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教育培训学校想要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应做好三个“一公里”工程,打好“三张牌”。
以特色培训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在线学习:学院面向社会承办各级各类的教育培训,且成效显著。请谈一下学院在教育培训方面的特色。
李鸿斌:近年来,学院依托青海大学学科专业优势,着力推动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在财务会计、生态保护、盐湖资源利用、高原农牧业等领域,着力打造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干部能力提升”“企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知识更新”“高原农牧业专业技术人员素质提升”等6个相对稳定、富有特色、可持续、能迭代的中高端继续教育培训品牌,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学院高度重视国家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设,联合省人社厅先后承担了人社部和人社厅海外赤子高原行论坛、高原生态保护高级研修、冷水鱼养殖高级研修等高端培训;联合企事业单位,开展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训;联合“两弹一星”纪念馆、西路军烈士纪念馆、青藏铁路事迹展览馆等,建成了一批革命教育基地。同时,学院潜心挖掘“互联网 ”在继续教育领域的潜力,深度对接百校千课联盟等在线教育平台,积极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改革,年培训专业技术人员2万余人次。另外,为助力应届毕业生提升就业能力,开展了在校大学生资格类考试考前培训和报考公务员考前培训等,拓展了大学就业渠道。
在线学习:为了更好地服务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学院打造了哪些特色项目?这些项目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李鸿斌:在学历继续教育办学模式创新上,学院改变了传统“招入式”的办学模式,积极开展“走出去、介入式”的办学模式,主动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解决企业“工学矛盾”,送学上门。近年来,学院深入州地市地方政府、事业单位、工矿企业、农村牧区、高职院校进行调研,开展校企、校校、校地合作办学,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培养了大批急需人才。比如,与青海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开展了县级优秀农牧民专门培训班,与省、市、区(县)财政部门联合开展了财务人员专业培训,与青海省草原总站联合开展了草地生态安全知识培训班项目等。学院在企事业单位干部能力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农牧民群众技能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服务企业转型发展、全面脱贫攻坚、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提供了智力支撑。
以绝对优势打好“对内培训”这张牌
在线学习:您提到,学院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岗前培训,这在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领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亮点。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李鸿斌:我认为,一所好的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首先应服务于高校的自身发展,像企业培训机构服务于企业一样,成为高校自己的“大学”,应当在服务社会的同时,肩负起服务自身的责任,积极开展对内培训,开展校内干部能力提升类培训、新入职教师岗位适应能力培训、教职工转岗培训等;还应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各类适应人才市场需求、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培训。尤其是像青海大学这样一所省内唯一的综合型大学,开展高质量的对内培训,不但可以满足自身发展需要,还可形成示范,成为青海高等教育的“试验田”,服务于全省高校的健康持续发展。
因此,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做好“六保、六稳”工作精神要求,在在校大学生中采用“1 x”教育模式,即在学好专业知识这个“1”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和大学生自我发展需求,开展在校大学生的通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适应培训,帮助在校大学生拓宽知识面、提升技能、拓展就业面,提高就业率。先后在大学生中开展外语类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等考前培训,在应届毕业生中免费开展选调生辅导、报考公务员考前辅导等,获得了学生的好评。
在线学习:作为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学院在教学资源及管理服务方面有哪些绝对优势?
李鸿斌:一是硬件保障得到较大提升。学校高度重视基地建设工作,有独立的校区,新建4万平方米的继续教育综合大楼将于今年9月投入使用,多功能教室、大型学术报告厅、学员餐厅、学员公寓一应俱全。二是形成了专业化教师队伍。学院从“十二五”起就启动了“减员增效”改革计划,通过“十二五”“十三五”将人员削减为36人,一支精干专业的教职工队伍已成雏形。三是有学院对教育教学改革的高度重视。在充分依托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和省内其他高校、科研院所、党校的专家师资库、网络精品课程的基础上,与清华大学等6所对口支援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建立了良好的院系帮扶机制,可以借助支援高校专家师资库、网络教育资源开展高端培训。同时,我们还与国内知名培训机构开展合作,引进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优质的网络资源。
“订单式”服务“对外培训”
在线学习:近两年,产教融合已成为政府、高校、产业等各方的工作重心之一,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纲领性文件推进产教融合改革。请谈一谈,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您对产教融合和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思考。
李鸿斌:产教融合是新时代党中央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重大要求,也是摆在高教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是历史赋予高等教育的新使命,构建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势在必行,继续教育也不例外,并且更为直接、更为必要。办高质量的继续教育必须坚持品牌、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办学思想。当前,与发达地区高校的产教融合工作相比,青海大学产教融合还处在初级阶段。学院也曾先后与青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盐湖集团、黄河水电集团等企业开展“送学上门”活动,但只是简单地在企业建学习站点、开展员工培训等工作。由于受青海高等教育改革滞后的影响,学院对产教融合服务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还不深、方法还不多、举措还不实,特别是产教融合理念在实践中还处在一个学习、消化、转换的过程。下一步,我们将结合青海省经济社会需要,深入企业,融入市场,积极建立校企共同体,推动供给侧改革,把企业利益与学校发展、把政府需求与学校发展有机统一起来,推进继续教育的转型与发展,建设与大学发展相适应的高校继续教育。
在线学习:学院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李鸿斌:学院与盐湖集团、青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青海西部水电有限公司、西部矿业、大通牛场等企业开展合作办学,以“订单式”的方式为企业培养各类急需人才,提升员工素质和职业技能;校校合作成效显著,学院与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高职院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挂牌成立了“继续教育中心”,搭建学历提升平台,提升高职毕业生学历;校地合作方面,学院与河南县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创建“继续教育中心”,为地方政府培养大批专业人才。在非学历教育方面,学院以满足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学习者多样化培训的需求为己任,以提高从业人员岗位能力、职业道德和科技文化素养为重点,突破“学科化”,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适时调整培训专题,及时更新培训内容,构建模块式课程体系。
以三个“一公里”工程打造继教“试验田”
在线学习:您认为,应如何打造不断创新的培训品牌?
李鸿斌:树立学校品牌,扩大品牌效应,提升品牌价值和品牌竞争力,在扩大非学历继续教育规模、做高质量的培训教育中尤为重要,品牌已经成为教育培训学校赢得社会、市场和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教育培训学校想要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必须做好三个“一公里”工程。
首先,要做好市场调研。我们提出“无研究不培训”,面对培训企业做好基础课,把调研工作向前延伸“一公里”,深入研究ag凯发旗舰厅的文化、企业发展战略、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找准企业发展存在的难题、瓶颈问题,明确培训的目标任务,上接战略、下接绩效,做到培训有的放矢。
其次,要制订高质量的培训方案。针对培训企业做好基本功,把培训工作向深挺进“一公里”。“只学不习不是好培训”,在编制高质量的课程模块、聘请名师授课的基础上,还要在量身定做上下功夫、在实战演习上下功夫,选择针对性强的研讨模式、制订指标清晰的培训目标以及委托培训单位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共同参与考核等方式,形成正向激励,做高质量的培训。
最后,还要做好培训评估工作。我们提出做“有始有终”的高质量培训的口号,把培训工作向后拉长“一公里”,对培训工作全过程进行“复盘”,包括教、学、吃、住、行,全方位查找问题,全面总结经验,全流程改进工作,同时还应加强与委托单位的长期沟通,对培训学员定期回访,做好“私人订制”,谋求迭代效应。
在线学习:学院未来的发展规划是什么?
李鸿斌:“十四五”期间,学院将立足青海实际,推动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继续把“巩固学历继续教育,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作为学院办学理念并长期坚持,全面建设西部一流的继续教育学院。
具体讲有两方面。一方面,巩固学历继续教育规模。在提高质量和创新教学模式上下功夫,做有责任心的学历继续教育,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让学历继续教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最坚强的智力支撑,送学上门,解决工学矛盾,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推广和深化,提供高质量的学历继续教育,助推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建设。
另一方面,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顺应继续教育转型发展大趋势,创新思路,积极开展对外、对内培训,做青海高等继续教育试验田,建高质量全民终身教育体系。依托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联合政府、企业、培训机构搭建培训平台,走产教融合道路,扩大对外培训规模,打造特色品牌项目。同时,围绕师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升大学生适应能力,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等。
需要强调的是,要结合党史教育,在利用好现有教育基地的基础上,加大果洛红军沟、青藏铁路、三江源国家公园、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等现场教学基地建设,打造高质量的教育培训。
总之,围绕学校重点工作,积极谋划,推动培训工作提质增效,打好“对外培训、对内培训、试验田”三张牌,推动继续教育高质量转型发展,提升学院办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