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养路径探析-澳门凯发
诊断改进
开放教育 您现在的位置: 澳门凯发-ag凯发旗舰厅 >> 诊断改进 >> 开放教育 >> 正文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养路径探析
栏目:开放教育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04-03 06:52:50 点击: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养路径探析-澳门凯发

[摘 要]培育青年大学生奋斗精神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青年成长成才的价值要求。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有特定内涵,但新时代培育大学生奋斗精神面临诸多挑战。在新时代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奋斗精神,必须讲好党的奋斗故事,加强媒体舆论引导,增强青年奋斗本领,激活青年奋斗自觉。

[关键词]新时代;奋斗精神;培养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寄语青年,要“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青年大学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见证者和建设者,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但近期,带有强烈享乐主义色彩的思想文化现象在一些青年群体中滋生,反映出一些青年大学生奋斗动力不足的精神状态,折射出青年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可见,培育大学生奋斗精神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任务。

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时代内涵

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最丰沛的精神力量,永葆奋斗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本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倡导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赋予奋斗精神新内涵、新属性,形成了与时俱进的新时代奋斗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具体地说是培育大学生的担当精神、斗争精神、实干精神。

敢想敢为、甘于奉献的担当精神是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的目标旨向。当代青年大学生处于中国迅速发展的时代。一方面,新时代的使命任务要求青年大学生自觉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以积极担当的姿态贡献青春力量,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投入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另一方面,将个人奋斗融入时代潮流是青年大学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青年人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把个人梦想汇入民族梦想,让蓬勃青春与家国情怀同频共振,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让青春的色彩更加绚烂。

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是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的实践指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精神是党的传统美德和精神财富,是共产党人身上共同的精神价值。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青年大学生必须准备好付出更加艰巨、更加艰苦的努力,求真务实,埋头苦干。青年人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小麦灌浆期”,是学习知识、增长本领的黄金时期,应当踏踏实实学习真知识,勤勤恳恳掌握真本领,并将之运用于实际,作出有益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实干是抚平焦虑的一剂良药,只有实干才能驱逐虚无,才能成就青春梦想,实现人生的价值。

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是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的价值内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在矛盾中前进,必然产生斗争。新时代大学生必须涵养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敢于直面矛盾,敢于较真碰硬,敢于赢得胜利。从大学生自身发展来看,青年是人的一生中最具有活力、生力、创造力的阶段,是拼搏奋斗、干事作为的关键时期,具备改变世界的磅礴力量。没有拼搏的青春是苍白的,青年人应该争分夺秒、只争朝夕,发扬“闯”的精神和“创”的干劲,以“此时不搏更待何时”的进取之姿搏击出青春华章。从时代局势来看,我们正处于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期,正进入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期。青年人必须承担起时代使命,以更加昂扬奋进的精神进行新的历史斗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走好新时代的“雪山”和“草地”。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现实挑战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奋斗精神的孕生土壤发生了变化,一些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奋斗精神上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疲软松劲。在学业上,以某地方高校为例,大学生到课率随年级变化递减(大一为98.99%,大四为93.21%),期末考试不及格率递增;在生涯规划上,在一些毕业生中“慢就业”现象凸显,近三年高校“慢就业”率三连升,2022年达15.90%,盲目考研、“二战”“脱产”考公考编人数明显增多;在生活中,部分大学生不外出、不社交、不运动,在短视频、游戏、外卖中逐渐丧失了追求。可见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遇到了一定现实挑战。

成长环境相对优渥,个人主义冲击奋斗精神培育的目标导向。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个体意识和主体意识增强,也易滋生精致利己的个人主义思想。未曾切身感受过国家发展的不易,受此影响的青年学生目光只汇聚在个人享受上,缺乏对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的担当,惯于逃避责任、弱化担当,更难谈奉献。培育新时代青年学生奋斗精神,必须打破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狭隘的奋斗观,激发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找准自身坐标,不仅要关注自身就业,更要投身家国伟业,切实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

实践历练相对缺乏,畏难情绪阻塞奋斗精神培育的实践路径。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家庭户平均规模降至2.62人。当代大学生中有相当比例的独生子女,甚至“独二代”。独生子女成为家庭的核心,这类青年大学生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大学“象牙塔”里都容易被很好地保护起来,普遍缺乏实践锻炼,缺乏韧性,表现出畏难、胆怯等情绪。在畏难情绪下,青年人容易踌躇满志,也容易畏手畏脚,遭遇失败就一蹶不振。青年人的“畏难情绪”,不一定是主观上的不进取,更多是客观上的经验不足、历练不多、本领不高,担忧“未知”和“失败”带来的后果。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青年大学生唯有放开自己,经历风雨的锤炼、实践的考验,才能挑战自我、披肝沥胆、接续奋斗。

部分媒体导向不良,贩卖焦虑干扰奋斗精神培育的文化氛围。在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时代下,爆炸式的碎片化信息紧紧包围着青年大学生群体,一些自媒体为了不同立场与利益,频频推出导向不良的“爆款”文章,与主流思想争夺话语权。要么迎合人性弱点传播媚俗内容,不以安逸享乐为耻,反以拜金为荣,炒作“摸鱼”“躺平”等文化现象。要么渲染过度竞争,包装出经不起推敲的“成功典型”,制造焦虑,误导青少年的奋斗观。置身于非黑即白的媒体舆论下,一些青年人的奋斗观容易走向两种极端,一方面,在社交平台晒出“奋斗”假象,急于给自己贴上奋斗标签,沉浸于自我陶醉,实际上却难以沉心静气地真正努力,在现实与想象中反复横跳,陷入患得患失的焦虑。另一方面,忽视奋斗这一理想变成现实的必经之路,失去奋斗的动力。在部分媒体营造的浮躁氛围下,脚踏实地的奋斗失去了话语空间。

“躺平”网络现象流行,亚文化圈解构奋斗精神培育的严肃意义。作为“互联网原住民”,青年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已经和网络虚拟现实密不可分。网络空间为处于不同圈层的青年群体提供了精神集聚的可能,形成了一种区别于主流文化的网络亚文化,这种充满反叛、张扬个性的亚文化正在深刻影响一些青年的价值观念、情感体验和生活秩序。一方面,网络亚文化多采用图像化、随意化、情绪化的语言表达,缺乏深刻思考和严密逻辑的支撑。当大学生把这种文化属性带到现实中,容易演变为对现实生活的随意和任性,把调侃当哲理,以为现实世界也可以像表情包一样“躺平”,以娱乐消解奋斗的严肃意义。另一方面,网络亚文化现象在青年群体中一经出现,便唤起一些青年大学生的情绪共鸣,经过网络的发酵快速传播,在信息茧房的催化下形成青年大学生社交圈。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视探索尝试为畏途、一切把负重前行当吃亏、一切‘躲进小楼成一统’逃避责任的思想和行为,都是要不得的,都是成不了事的,也是难以真正获得人生快乐的”。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需要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引领青年学生摆正奋斗方向,增强奋斗本领,激发奋斗自觉。

讲好党的奋斗故事,以红色文化引领青年学生奋斗的方向。培育大学生奋斗精神,首要之义就是要为大学生指明新时代奋斗的方向,明确回答“为什么而奋斗”。培育新时代奋斗观,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远大志向,需要讲好党的奋斗故事。我们党是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起家的,一部党史就是一部磅礴伟力的奋斗史。在大学生中讲好党的奋斗故事,一方面,要抓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大力推进党史故事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党的奋斗故事与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有机结合,引导大学生学习革命前辈和先进人物的艰苦奋斗精神,进一步提升对于奋斗的思想认识;另一方面,要用好社会实践和校园活动,在社团文化、活动竞赛、志愿服务等实践中融入奋斗主题,让党的奋斗精神成为大学生日用而不觉的文化滋养,引导大学生汲取党史中的奋斗力量并转化为躬行实践,以中国共产党的奋斗故事感召青年学生珍惜幸福生活,树立远大志向,引领奋进之路。

加强网络阵地建设,以主流舆论引导青年学生奋斗的观念。在一定意义上,网络亚文化的形成是主流媒体在争夺话语权的过程中所伴随的一定人群失范和剩余的结果。弱化网络亚文化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需要有关部门的监管治理和主流媒体、专家学者的矫正引导。一方面,要大力整治一批在微博、qq空间等平台发布不良、不实信息的资讯号,积极引导一批在青年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娱乐号,支持提升一批活跃发声、成为“意见领袖”的评论号,抵制媚俗网文,规范网络自媒体管理。另一方面,要集中力量以青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主流思想,积极发挥热门ip的影响力,以平等的姿态和活泼的话语融入青年大学生的“朋友圈”, 打通奋斗精神入脑入心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在青年人中选树一批典型标杆,通过“三微一端”进行宣传,讲好朋辈奋斗故事,树立青春奋斗的榜样,使青年学生认识到只有奋斗才能实现理想,成就未来。

发挥劳动教育效能,以实践锻炼增强青年学生奋斗的本领。奋斗本领是连接理想与现实的必要条件,也是青年大学生能否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因素。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教育观认为,劳动创造了世界、历史和人本身,劳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原则。在大学生中发挥劳动教育效能,一方面,要高位推动,建立健全场所共建、资源共享、平台共通的大学生劳动教育机制,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建设一批开放共享的实习实践场所,破除各高校间平台、资源壁垒。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深化产学研融合,引导大学生投身祖国建设,将专业实习、创业模拟与志愿服务等实践锻炼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等,让学生扎根祖国大地动手实践、出力流汗,在劳动锻炼中磨炼意志,用勤劳的双手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关注青年发展诉求,以激励机制激发青年学生奋斗的自觉。实践证明青年大学生仍然是朝气蓬勃、视野宽广、开放自信、积极上进的一代,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激发青年学生奋斗的自觉,需要关注青年学生的利益诉求,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使青年大学生看得到奋斗的现实愿景。一方面,高校应该给予学生适当激励,引导大学生为自己设置“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激活青年大学生的奋斗动力,从而以自觉的奋斗实现个人与国家的奋斗理想。另一方面,社会要制定针对青年大学生升学、就业、婚恋等鼓励政策,破除体制藩篱,畅通流动渠道,引导青年大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奋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行。

[本文为湖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高等学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铸魂育人协同创新研究”(21b07)、2022年湖南省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项目(青年骨干队伍建设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邱国良 詹佳,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原载2023年第3/4期《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邱国良 詹佳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