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国家战略发展需要,一系列就业优先战略相关政策相继落地实施,中国正在系统性解决青年人力资源供给与市场需求“脱节”问题,培养塑造更多具有能力复合型、快速成长型、终身学习型等新特征的青年人才。
“响应国家战略、满足行业需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是学校新增专业的重要原因。”
紧密对接新发展、新业态、新职业,提升人才培养的“内涵”,是职业教育提升吸引力的关键。
实习见习已成为毕业生简历中的“必填项”和需求方眼中的“加分项”,有助于弥补青年“眼高手低”的就业弱项,提升实践能力、增强就业能力。
2023年盛夏,1158万名高校毕业生踏上了新的人生旅途。他们中,有人已经找到心仪的工作,有人选择继续深造,有人仍在求职路上。
据教育部统计,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比去年增长82万。据国家统计局介绍,今年5月,我国16~24岁的青年人总量为9600多万,其中有3300多万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
短期观察,随着大量青年人力资源进入就业市场,招工难、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然而从长期看,一场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开启。
大幅调整高校专业设置、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青年就业提供更多实习见习实践机会……着眼国家战略发展需要,一系列就业优先战略相关政策相继落地实施,中国正在系统性解决青年人力资源供给与市场需求“脱节”问题,培养塑造更多具有能力复合型、快速成长型、终身学习型等新特征的青年人才。
今年9月,天津理工大学首批68名老年学本科专业学生进入大学三年级。“我国老龄人口比例不断提升,但养老护理、管理人才紧缺,特别是本科层次的专业养老人才以及智能化养老高素质人才备受青睐。”天津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李彬介绍。
2021年,天津理工大学成为华北地区唯一一家拥有老年学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响应国家战略、满足行业需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是学校新增专业的重要原因。”李彬说。
不久前,“数十所大学撤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话题引发热议。教育部等五部门今年4月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要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
在此之前,一些高校已开始进行专业增减调整。近年来,天津理工大学先后增设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应急技术与管理、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等专业。今年,该校新设立了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侧重为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工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输送从事公共安全管理、应急管理、事故调查等的专业人才。
大学学科调整,有增亦有减。
天津市教委今年印发的《关于做好天津市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对连续两年“毕业去向落实率”低于50%的专业进行调整。比如,天津理工大学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主动停招、撤销就业率过低、招生质量不高的专业。2019年至今,该校已陆续停招信息与计算科学、电波传播与天线、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等4个专业。
全国多地也提出推动高校及时淘汰或更新升级不适应社会经济需要的学科专业。比如,北京今年公布的市属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共撤销北京服装学院英语、商务英语等10个本科专业。
建设更多打破“门户”的交叉学科,是青年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另一重点。
针对高校专业多、细、窄问题,交叉、融合学科可以打通专业壁垒,推动人才培养综合化、项目化、前沿化,塑造“经世致用”的人才,为青年就业拓展更广阔空间。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何芳介绍,天津大学成立了学科交叉中心,下设储能技术、智能建设与安全、医工融合、智能 、文化遗产保护、应用数学等6个学科交叉分中心,希望实现一个专业学生由多个学院老师共同培养,通过多学科“碰撞”产生重大原始创新。
“我本科就读软件工程专业,硕士期间学习建筑学,博士期间从事明长城全线数字化研究。专业间越来越畅通的‘交叉’,让未来的发展有了更多创新空间。”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博士生张梦迪说。
“这个是地平仪,是飞机中指示机身俯仰和倾侧状态的仪表,对保证飞机飞行安全有重要的作用……”在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一架庞巴迪crj-200飞机成为学生航空专业认知第一课的重要载体。教师现场讲解,学生实地观察,让学生职业能力与产业需求快速匹配。
2021年,航空航天产业被列为天津市深耕的12条重点产业链之一。学校瞄准这一行业机遇,与企业共建了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专业群,引入多架实习飞机、实习发动机等实训教学设备,建设专门实训室,开展飞机钣金与铆接、标准线路施工、航空电子维修等技能训练。
为了让人才培养方向与市场需求尽量保持“同步”,学院与上百家企业长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深入调研及时了解行业需求前沿变化,在此基础上审慎研判调整专业设置。
今年5月,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京津冀航空职业教育产教联盟,充分发挥联盟成员各自优势,推动产教融合一体化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与共享,提高航空人才培养质量。
“当前,航空制造与维修领域人才需求较大。特别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这一方向就业前景良好。”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千文介绍。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教育部2021年发布的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专业总体调整幅度超过60%。《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等一系列职教改革总体规划、具体措施陆续出台,推动职业教育供给侧输出更多高技能人才。
紧密对接新发展、新业态、新职业,提升人才培养的“内涵”,是职业教育提升吸引力的关键。
天津职业大学是全国最早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院校之一。近年来,为解决人才培养供给和产业需求“两张皮”问题,天津职业大学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实践。
该校校长郑清春介绍,学校依托天津市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实施“订单式”的人才培养。不仅为生物医药、网络安全和文化产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还利用职业院系的实践优势,为140多家中小微企业开展科技服务和技术攻关,让学生在“解难题”的过程中得到能力锻炼,提升就业竞争力。
天津职业大学毕业生崔双因此获益。今年夏季毕业的她,已进入天津药物研究院下属公司实验室工作。“填报志愿时,我就被学校的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吸引。这个领域发展前景广阔,不仅‘好就业’还能‘就好业’。”
在校期间,崔双多次参加国家级和市级专业技能比赛,专业素养快速提升。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企业实习,她不断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最终凭借优异表现被心仪的公司留用。